装机于2024年过年前夕
1. 背景
联想Y410P I5版的笔记本电脑从大学开始,一直伴随我到现在,虽然也算是劳苦功高,但终究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。尤其是在2023年看到这么多AI技术与应用,却无法学习使用,换电脑已然变成刚需。
2. 装机方案
2.1. 需求概述
预算:1W5,显示器单算;
用途:游戏 + 生产力;
其他要求:
无光,也就是无RGB、海景房的需求;
显存16G+;
内存64G(作为一位经常感叹内存太少的程序员,对内存是有一点执念的);
带硬盘,放电影用,拿电脑当NAS用,自从接触了SMB,居家投屏看电视的日子再也停不下来;
27寸 4K显示器 高刷,经常打游戏,3A、FPS都玩,需要高刷,但桌面深度不够,32寸太大,所以是27寸,不然4K的理想尺寸还是应该32寸起。
2.2. 装机单
购买自京东,除显示器是2024年双十一买的价格,后来补录在这里一并记录的以外,以上价格均是2024年2月初京东优惠后价格。抛开显示器,其实超预算了1800。
3. 事后总结
第一次自己DIY装机,对各个配件、品牌事前不了解,难免有些焦虑,事后总结下关键点:
显卡选择要看需求:
随着AI的趋势,有生产力需求的,第一优先要考虑的,应当是16G显存起步,其次才是显卡性能。当然也不排除以后随着行业优化,显存要求可能会逐渐降低,但16G应当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大小,有条件的最好上20G、24G;
如果仅是游戏需求,则只需要考虑显卡性能即可,且不追求4K的话,其实显卡不需要太好,预算能节省非常多;
CPU选择看预算:
如果是入门尝鲜,低端、前几代的显卡足够了;
如果是预算足够,可以看看当且主流的CPU;
选择时注意下CPU型号的后缀代号,比如无后缀、K、KF、按需购买;
对于盒装和散片的区别,通常随便选,但如果你选的型号,其盒装是会送散热的,那你就得额外分析对比下了;
内存选择上:
第一优先看预算,先决定要不要用DDR5,除非预算紧,否则应该没有理由再用DDR4,毕竟如果以后还想升配的话,现在的DDR4以后想换DDR5,那换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内存了,主板也要换,而主板换的话,可能其它配件也要跟着换,一来二去成本会比预想的高很多;
第二优先看品牌,虽然品牌有溢价,但内存这玩意除了影响性能,还影响稳定性(比如蓝屏之类的),因此还是值得投资下的;
其次看频率和时序,频率太低则性能差,太高则稳定性差,时序不太懂是干嘛的,网上传言一般是值越低越好,C40+基本就比较差了;
最后,内存大小的选择看需求,也要看主板;
主板选择上:
简单看了些网上资料,主板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,比如要看支持的功能、接口类型和数量、供电、电压电流、内存类型、主板布局是否合理、是否有故障灯、主板尺寸是大板还是中板还是小板,等等,说这么多,其实我一点也没研究。。。
由于我实在不懂,也不想花心思研究这么多复杂的玩意,考虑以后会有升配需求,对于这种基础底座配件,所以直接买了当下最新的旗舰型号Z790,但是具体小型号上,由于丐中丐网上传言电压什么的不行之类,所以选择了中间型号,以防万一;
固态选择上:
网上传言颗粒选TLC,别选QLC,说是当QLC的读写IO满了后性能会断崖式下降,但其实我觉得日常使用并不会踩到QLC的性能边界,不过我最后还是选的TLC;
品牌上,只要国产不是太拉跨,自然是要支持国产的;
至于读写缓存,我也不太明白,按照计算机原理的基本道理,有缓存肯定比没缓存好,但是内存这玩意本来就是一种缓存,它自己再搞一个缓存,对普通人日常使用意义有那么大吗?深度怀疑。。。
散热选择上:
从没用过水冷,由于颜值的因素,以及对于在”电“旁边用”水“的“好奇 + 喜欢受迫害和折腾的心理”的因素,对水冷还是比较心动的;
虽然直观感受“水”肯定比“风”效果好很多,但从网上的对比分析看,水冷也就比风冷的散热性能略好一点,反而额外的风扇可能会产生额外的噪音,要承担额外的风险,要承担几年一换的维护成本,看的时间一长,颜值还会变成光污染,唯一的优势就是占空间小且简洁,安装简单,搭配容易;
风冷的选择上,首看品牌、型号,个人看了一圈,感觉品牌里,猫头鹰 > 利民 > 其它,当然也有其它个别品牌个别型号不错的,但如果不想花时间过多研究的话,看猫头鹰和利民应该就够了;
猫头鹰的特点:优点是安静,装完实际感受真的非常安静,缺点是相对于其它风冷散热,更大更高,目前网上推荐的型号:NH-D15;
利民:网上传言有一点噪音,但散热效果不错,且价格实惠,目前网上推荐的型号:FC140、PA120、PA120SE;
选择风冷后,尤其要注意另外2个配件的选择:内存与机箱。
风冷可能会挡内存,如果因此导致内存不能插在2、4槽位,那性能可能会略差;
风冷太高则机箱可能装不下;
因此建议提前跟风冷、内存、机箱三者的店家分别沟通确认没问题后再确定下单,且要留图保留证据,售后退换可能会需要。你就想嘛,当你开心的将风冷拆掉了,硅脂都涂上去了,然后才发现挡内存了,或者机箱盖不上了,难道还能把硅脂再塞回去?店家会那么好说话退货?没经历过,但直觉告诉我不会那么顺利,多准备些手段是有必要的;
机箱选择上:
因为没有海景房需求,所以我直接是在近几年里在通用性、模块化上口碑比较好的机箱里进行挑选,这样应该不会踩坑。因为这种机箱一般比较大,拆卸组装维护会比较容易,对各类主板、主板尺寸、显卡、散热的兼容性会比较好,布局的合理性也一般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;
选联立L216除了上述因素外,还有一个因素是它自带几个大风扇,免去了我对机箱风扇完全没有了解的困扰,也免去了装机时风扇理线的痛苦,虽然吧,是京东师傅装的,不用我自己理线。。。另外,京东师傅也说这个机箱挺好挺划算;
电源选择上:
使用几年后验证下吧,现在仅是搬运下网上传言:
750W及以下,像长城这种国产一线老牌足以,750W以上还是算了;
品牌上,海韵应该是第一的,但是近几年某些系列(不清楚是哪个)出过一些问题,但不能否认海韵还是值得信仰的;
显卡吧、装机吧里经常有看到说,海韵FOCUS系列电源爆了的,也不知道是黑子,还是真的不稳定,实在分不清,反正看某些主播在高配的配置单里还是经常推荐这个系列的电源,最终我也选了这个系列的,用段时间再说,考验下人品;
装机上:
理线肯定是最繁琐的事情了;
免费赠送的京东上门组装服务还是挺靠谱的,至少感觉一二线大城市里还是挺好的,大过年前几天单数太多,约的下午实际忙到晚上才过来,看上去就很累,但仍然很有耐心也很稳,很顺利的装完了,大概1小时不到,非常专业。
中间唯一的小插曲就是师傅肉眼判断风冷太高,机箱装不下,让我想想怎么办,是否要退货换机箱。因为猫头鹰是双风扇的,第二个风扇绑上去后是比第一个风扇更高的,看上去确实装不下,但我不死心,低头对比了下好像刚刚好,所以让师傅放了一下试试,结果确实刚刚好,还剩一点点距离,有惊无险;
免费赠送的装机服务是基础版套餐,是不带安装水冷、RGB风扇等的,但是我是风冷,且风扇是机箱自带的,没有额外风扇,因此也没关系;
装系统是需要额外收费的,出于自信,自己装(呵呵,打脸);
4. 装机花絮
装系统是需要额外收费的,但是真的是过于自信,没装,自己搞,结果硬生生搞了5个小时,真想反手给自己几个巴掌。。。倒也不是自己不行,实在是家里几个U盘太坑:
第1个U盘是近几年的,外观时髦,USB、Type-C双接口,日常用挺好,但是拿它做系统就是死活不行,用win11官方的、refus等三方的都不行,就差试试微PE了。我说的不行在于做U盘就做失败了,在最后的进度里总会失败。终于在换了几个refus版本后,U盘是做成功了,但一启动装机连装机页面都进不去就蓝屏,反复retry,2个半小时没了,一度怀疑硬件是不是有问题。。。
本着我都是从官方大店买的大品牌的硬件,硬件不应该有问题的信念,开始怀疑是U盘问题,换了一个15年前的金士顿U盘,用win11官方工具做U盘一次就成功,心理忍不住把前一个U盘骂了几十遍,结果虽然能进入装机首页面,但一点下一步就报错说无法访问数据源,错误码也搜不出什么东西,感觉是U盘太老可能不兼容了,又换了几个三方工具,重新做U盘,报错一样,反复retry,2个半小时没了;
在深夜里冷静的思考了下前几个月给自己的笔记本换win11的过程,到底是从win8原地升级,还是用U盘重新装机的,想来想去,我当时应该是做过U盘的,找了下,结果找了个指甲盖大小的,也不知道是从哪做活动送的奇形怪状的U盘,但是就是这么个U盘,当我插到笔记本电脑里看到里面的引导系统文件,我就知道之前我就是用它装的笔记本的win11,瞬间满血复活,也没重新做U盘,直接插到新电脑里,结果就装成功了。。。成功了。。。成功。。。
总结就是,我TM在半夜瞎折腾了5个小时,如果5个小时前第一次我就拿出了这个U盘,现在我应该已经徜徉在新电脑顺利装机的快乐里了,从此以后,我相信我再也不会忘记这个不起眼的小U盘。。。